目前分類:演講心得 (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偶然之下看到有月釀杯講座,覺得是個特別的議題,抱持著看看的心態去聽演講,沒想到內容相當有料,除了很多實用的案例分享外,她的作法也令人驚艷。這個月釀杯在國外已行之有年,但因為市調顯示美國有80%的消費者使用綿條,而台灣只有0.2%消費者,這樣的消費潜力當然沒有廠商想引進產品。

 

在這樣的情況下,創辦者面臨沒有投資者的情況下,只好從群眾募資著手,而這個產品的特點及獨特性夠,所以募資上線第一天就募到3百萬,而最後募到1千多萬的金額。因為創辦者原本就是從事相關女性用品產業,所以一直有經營相關社團,因此可能為成功的募資打下基礎。

 

但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創辦人勇往直前的勇氣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因為她在還沒有確認產品是否可以合法銷售前,就開始進行。在現行法令下,台灣市場上若沒有類似的產品,就必需作臨床實驗,這樣立馬燒掉2、3百萬,因為台灣對於醫療相關的法規相當保守及守舊,業者面對大部份的狀況,有能力的就去找立委想辦法,能力不足的只好自認倒霉,而創辦人的經驗有趣又非常幸運,由於她在很多公開場合都講述她面臨的問題,會後即有業內人士提供建言而化解法規上的疑慮。

 

找製造廠時面臨有意願廠商不多,加上廠商必需先申請有製作此類商品的核可才能生產,最後幸好在不斷重覆溝通下終於找到大型工廠接手,此時工廠剛好也要重新送工廠證照給政府核可,所以此時就順便把此類產品放上,終於順利生產。這時一定要找到董事長這種高層,開始想作一些好玩的東西,或是照顧年輕人發展,不然一般業務人員看數量少,連接單的意願應該都沒有,所以找對人很重要。

 

開始銷售後發現此類產品不能在網路上販售,由於網路的社群經營是主力,所以網路上銷售非常重要,此時她們利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把議題拋出後,再寫信給原參與的募資者請他們支持,達到附議人數後,政府就一定要回應,最後在跟政府充份的溝通下,法案也就通過了,像是一種天助自助者的概念。

 

她也完全不作數據分析,因為比0.2%還小的多的市場,數字分析對她而信也沒有意義,她坦誠這個過程讓她上癮,未來她還會繼續作類似的產品,一樣採群眾募資,但是現在的平台大者恆大,利潤抽取也變高,同時還挑案子接,所以未來要走類似路的人會比較辛苦。

 

創辦者初始的想法很有趣,因為她的出發點不在賺錢而是熱忱,因為這個產品可以用10年都不會壞,所以消費者很少回購,也很難賺的到錢,但這個產品已經出口到日本,目前是靠日本市場賺錢。這個創業的過程很勵志,最重要是這些問題的解決方案都很別出心裁,一般人都不會想到,但也加了很多幸運成份,希望所有的創業家都可以有這麼勵志的過程,加上這麼好的結果。

文章標籤

西莉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Eateghter 一開始會去這個活動,因為一直不覺得這種陌生人的聚會的成功率會有多高,但是這家公司竟然可以募資成功,時間也是超長的2小時半,不過整場包含創辦者創業10年的人生經驗內容值得一聽。

 

他從大學時期開始創業一直到現在,總共創業了3家公司,不像其它的創業公司項目倒了就開另一家新公司,之前的股東只好認賠,而是全都是同一家公司,覺得是負責的創業態度。剛好主講人在更新投影片,所以內容完整很多,包含過去的創業經驗到現在及未來海外拓展計劃,都有完整的說明,一步一腳印的創業足跡及轉變,從一開始的「食我卡」做為近千家餐廳的折扣,因為商業模式的限制所以一直轉型到目前的Eateghter。

 

因為餐廳的分潤很難執行,剛好這幾場我都有聽過~~是我潛意識比較喜歡餐廳嗎?愛評網曾經提供合作餐廳ipad,可惜餐廳的員工不會使用或是根本找不到放在哪裡,而目前在小型餐廳市佔率高的POS系統iCHEF,同時也寫不出來這種分潤模式,所以餐廳或是新創的問題點都是獲利模式,Eateghter目前是收取vip會員會費,未來會嘗試線上與店家合作分潤的可能性。

 

之前的目的都是尋找與餐廳的合作營運模式,後來才發現應該是要確認消費者找餐廳的需求,陌生人吃飯的需求一開始並不是一個覺得可行的概念,所以直接寫了一個網頁提供陌生聚餐的配對,其實配對也只有工讀生手動撮合,活動訊息只在創辦人的FB發散,最後1個月有3萬人參加,顯示這個市場有足夠的潛力也給了創辦者信心,同時也用這個數據資料去參加許多創業比賽,得到不少創投的投資資金,所以在對創業模式沒有信心的時候,採用最小可行性產品測試市場才是最實際的方式。其它市調資料其實都很虛幻,要看市調的採行樣本及數量樣本是否有代表性,還要有足夠的經驗判斷分析,這樣很難得到一個公允的結論。

 

再來是資金的需求,其實人際關係的網絡在新創公司一直都很重要,維繫好關係,哪天需要時就運用的到,就不會很突兀的提出資金需求,但這一直是對大多數人很困難的一環,人際關係的經營就是很大的學問,最重要的是「要站在對等的立場上,別人才會理你」,伸手族不如好好提昇自已到一個可以對談的境界,才是有意義的合作互利關係。

 

創業到今年一直在優化網站及APP內容,明年預估要開始作大規模的行銷及進軍日本,初期已經試水溫,也得到不錯的反饋。明年開始要進軍海外,是因為有獲利嗎?同時作行銷及進軍海外應該都是很燒錢的事,還是想要快速獲利嗎?募資金額看起來不算大,除非持續不斷募資下去才有可能維持下去,還是這是普遍新創的作法,什麼都要快速擴張,最後就是一直燒錢。

 

越來越多的創業在講如何解決人際溝通的疏離,是科技讓人們的關係越來越遠,還是只是一直都很遙遠,但是科技將這些深藏的需求挖掘浮現出來了?

 

另外有加碼提到交友網站經營,交友網的消費主力30-40歲的男性,目標20歲世代的女性,但20歲世代女性的對象是同世代的男性,所以配對很難成功,加上20歲世代女性本身在交友上困難度即不高,所以像很多交友軟體以男性名稱登入配對成功率就很低,但女性名稱登入就立即配對成功,這也造成市面上大部份交友軟體造假的共同現象,除了第一名的tinder外,大部份的女性會員都是非真實的資料,所以也無法有真實的結果及後續。

 

交友網這類軟體的失敗是不是表示這種人際關係,很難用科技去媒合,用金錢衡量後的情感難以具體化也無法維持,因為情感本就非數據可以測量的標準。

文章標籤

西莉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內容一開始的問題在於語言,主講人陳士駿比較想用英文講,結果底下有回應想要聽中文,變成主持人中間會簡單作中文結論,但整個感覺就是好像講英文才正確,雖然內容真的相當基本,但是台灣本就非以英語為主的國家,像這類小型創新演講,很少是全英文的內容,之前聽過的演講會預告為英文的議程,所以聽眾預期會是英文方式進行,最後折衷則是中英文雙聲帶,當然對現場大部份的人有點浪費時間,但起碼是對付費的人尊重,所以事先告訴演講的內容的呈現方式是重要的,這一場覺得好像英文不好是觀眾的問題,若是免費的活動可能大家比較不會計較,但付費活動就要拿出專業的態度。

 

主持人問以往作哪件事他會後悔,他回說是不是大家都覺得把Youtube賣給Google很可惜,但是當時沒有像今日的AWS,所以要一直買伺服器成本很高,加上又一直因版權的問題被告,在YouTube還不成氣候時,游走灰色地帶讓它快速成功,但成名後就必需認真面對合法性的爭議,他們當時沒有心力及資源處理這些問題,所以他覺得當時賣掉是合理的。像台灣最早Uber往高端黑頭車發展時,小眾市場沒有人在乎合法性問題,但是後來向下延伸至家用車市場跟計程車搶生意時,就無可避免的引起政府的關切,所以在一開始不管合不合法的問題,等到市場成熟了看狀況再說,好像是很多有名的獨角獸的成名途徑,像是Airbnb、Uber等,但是處理的好不好也是成為未來發展的隱憂。

 

募資上他覺得目前的新創都估值太低,覺得野心不夠大,這也跟之前一些其它台灣的創業家的例子不盡相同,他們不想募資太多而才不會覺得負擔太大,這也跟新創的潮流相反,他們都要求追求極高的報酬,這可能是文化上的差異所導致。

 

他對於台灣創業前景有點悲觀,在人才方面,他覺得有創業精神的人,應該是股份要求多而現金少,因為創業這回事本質都是在追求本夢比,加上新創公司本來資金就有限,寧願花多點資源在開拓市場或完整產品上,但是台灣大部份的人都希望多現金少股份,跟他心目中的創業差很多,所以他現在大部份仍是投資美國的創業公司。這就像朱元璋打天下,也要看打天下的機會成本,亂世成本低,太平盛世成本高,在保守心態下大部份的人還是都追求落袋為安。

 

在政府方面同樣也遇到不少挫折,像是台灣的政府及投資人比較沒有遠見,要求要在短期內就看到成果,主持人同樣也有天使投資人身份,則直講很多台灣的孵化器業者都是在跟政府申請資金,沒有什麼作品產出,不少團隊也是靠政府比賽拿獎金,可能過了2年還是同樣的團隊在比賽,這些種種的原因,所以台灣一直沒有國際獨角獸出現,加上他以前在矽谷,很容易就見到不同的合作對象,像當初把Youtube賣給Google花短短幾天就搞定,現在台灣好像很麻煩溝通到Google等這些大公司。

 

在台灣投資就必需面對本地的問題,若要跟當地的政府及人才對接,中文還是必要的工具,如果台灣真的各方面都相當完美了,本來就會吸引很多人才資源的加入,而不是被邊緣化的狀態,但在現實的環境下,政府組織也不可能為了個人而去作改變,若是把這些問題當作創業的一環去克服,不是更好嗎?願意回來幫助台灣創業,加上又有成功的創業經驗,也不要期盼他不要輕易喪失對台灣的希望。

文章標籤

西莉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