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讀書心得 (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Crocs是大家所熟知的鱷魚鞋,因為布希總統曾經穿過,也稱為布希鞋。這家公司在2002年創立,在當年的佛羅里達的遊艇秀初試啼聲,首批200雙鞋立即銷售一空,在2003年上過shark tank show成功受到一般大眾的注意。由於受到藝人明星的加持追捧,業績馬上倍數成長,到2007年達到最高峰,但在2008年即大幅下跌,外部因素是因為2008年金融海嘯,民間購買力急速下降; 加上這是快速時尚,等到流行的風潮一過,民眾立即恢復理智,購買實際需求數量,加上Crocs當時取名即如它的名字一樣,如鱷魚一般堅固耐用,所以汰換率極低,這也對當時銷售造成了影響。

 

內部因素則是2007年的銷售大幅成長,2008年的銷售預估即同樣上升,造成大量滯存,為了消化滯存只好以低價賣出產品,但也造成了2008及2009年的負毛利,不過從2010年業績開始慢慢回升,除了民眾消費力的回復,而公司的策略也大幅調整,改變產品原來的單一款式,單一訴求,用相同的材質,依不同的需求設計成不同的鞋款,大舉開拓消費者族群,而為了增加銷售及品牌的知名度,也開始增加門市點數,這成功帶動近年的銷售逐漸攀升。

 

 

本篇主要討論庫存,如何作出精準的預估,多少是合理的庫存,對製造業是個痛點,對有效期商品來說,有過期的壓力,對時效性商品的話,有汰新的需求,企業每年都要求高成長,在不可能準確預估未來需求的前提下,相應的打呆預備金是必需的,但大部份的企業會願意針對高目標,提供資金購買貨品,卻不願預備打呆的資金。

 

像Crocs處理滯存的方式是降價求售,第一個面對到的問題是,是否能銷售出去;第二個是利潤下降,在沒有預備金的狀況下,只能動支其它費用處理庫存,有時會影響到公司的現金流; 第三個是降低價格是否會影響品牌形象,若原先經營的是高端消費者,降價後很可能就會流失既有客群。這三個問題若處理不好,就會造成企業或品牌經營上的危機。

 

 

像是宏碁為了因應每年的高成長,而不斷的生產塞貨給通路,造成大量的損失外,執行長下台,也因而開啟另一條轉型之路。曾經我聽過一家新創公司講述他們的商業模式,因為要吸引消費者而一直開新的產品線,我問他們如何處理滯銷品,結論是募新的資金來處理庫存,新創公司現金流不穩定的狀況下,這樣的處理方式比較無法掌控,不幸的是,庫存的控制一直不是公司的首要任務,但如果萬一現金流一斷,危機即會浮上檯面。

文章標籤

西莉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本書談了很多的技術分析及方法,數學不好的我決定省略這部分,重點放在最後的章節「個人理財的十項訓練」但有兩大投資理論先介紹一下,磐石理論及空中樓閣理論,磐石理論認為股票價值應該基於公司以股利形式所分配的未來盈餘,也就是股利愈高,成長率愈大,股票價值也愈高,所以成長率是衡量股價的主要因素,但同時要加上對未來的預測這種相當不確定的因素,所以它的基礎是由不穩定的變數構成。而空中樓閣理論強調心理因素,因為沒有人能準確預估未來影響股票的因素,所以「大多數人關心的不是準確預測投資的長期收益,而是比一般大眾早一步預見傳統的價值基礎會有什麼改變。」

 

最佳策略不是挑好的股票,而是預測其它人會買的股票。我覺得磐石理論比較像長期持有股票,著重股票的內在價值及未來的成長率,而空中樓閣理論像是短線操作的方法,因為市場的氛圍比較容易在短時間內作揣測,而在股市過熱時期,大部份的投資人都像空中樓閣的一窩蜂炒作股市。

 

 

由於兩個理論都有操作上的困難,所以直接來看個人理財的十個練習:

1. 未雨綢繆:

由於外國人不愛儲蓄,所以強調儲蓄及複利計算的重要性;

2. 不要被發現兩手空空,備好現金及保險:

參照莫非定律,可能會出錯的地方就一定會出錯; 

3.保持競爭力:

手上的現金收益跟得上通貨膨脹: 由於通貨膨脹率及超級低的銀行利率,所以人們的實質購買力會降低,有一些短期的投資工具可以考慮投資,像是貨幣市場基金,主要投資銀行存款(如定存)、短期票券(指一年以內、很快就會到期票券,如國庫券等等),利率約介1%~5%險低、流動性佳,因此適合成為市場動盪,投資人的資金避風港,但因為它的報酬率遠不如股票、債券等其他投資工具,並不適合用做長期 投資規劃,最新的是網路銀行利率也比定存高不少,只是條件常變動。

4. 學習節稅:

5. 釐清投資目標:

睡眠投資法-每位投資人都必需在吃的好及睡的好間找到平衡點,才能依風險承擔程度,決定自已的投資組合,再來是檢查投資報酬中,有多少要繳稅及免稅的投資空間,從中評估出可承受的風險程度來作投資。

6. 從自已的房子開始投資:

除了自有房屋投資外,還有不動產的投資信託,首先持有房地產的報酬與股票相當,而且可分散風險,因為房地產與其它的資產的相關性不高,最重要是可以抗通膨。

7. 了解債券:

這邊重點是否該買垃垃債券,在大部份時期 ,垃圾債券給投資人的淨報酬率比信用優良的投資級債券高出2%,大約是5-6%,若是1%低

評等的債券因無法履約而遭受損失,但是因由多種低評等債券的投資組合仍會產生淨報酬。但是因為大部份的垃圾債券是由公司的合併、收購、槓桿組成,所以在經濟狀況不好的情形下就會面對高風險問題。

8. 投資黃金及收藏品宜謹慎:

如題作者不建議非專業人士操作。

9. 尋找提供折扣的證券商: 如題

10.記住要分散投資:

雖然股票應該是投資組合主幹,但不該是唯一的投資工具。

 

若想投資股市卻不想動腦的投資者,可以購買作者大力推薦的指數基金,若勇於個人投入股市的投資者,把握以下原則,一只購買至少能維持五年「盈餘成長超過平均」的股票; 二不要購買股價高於合理真實價值的股票,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看本益比; 三購買有故事題材的股票,可以讓投資人建築空中樓閣,要有題材市場才有辦法炒作,這是真理; 第四盡可能減少進出,增加不必要的交易成本。

文章標籤

西莉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雖然是因為大賣空書上講到「長期選擇權Leaps」而開始看這本書,但是看完後發現本書的核心概念比較值得學習,最重要的是找到價值被低估的有價證券,趁著因某些重大事件造成投資人對此類企業價格低估,或是大量賣出時,價值投資者能像大海撈針般看出它的內在價值,而趁此機會買入 ,等到價值浮現的時機再賣出,獲取相對應的價值。但是這麼多神奇的事還是要大量作功課,才有辦法看到別人看不到的價值所在。 

 

拆分老股票-拆分 

企業想要分拆既有部門的原因: 

  • 讓不相關的部門獨立,使新獨立企業能夠升值 
  • 把不良事業獨立,以釋放優良事業 
  • 有些部門不容易出售,拆分為獨立機構對股東有利 
  • 基於稅金考量 
  • 拆分可以解決策略性、反獨佔等議題,以便進行其它交易 

拆分是一種缺乏效率的分配方式,因為股票常被分配給不恰當的股東,新拆分股票非透過買賣的方式,而是大部份分配給母公司的股東,所以股東通常會立即賣出,不太考慮價格或根本價值。其它的機構投資人被規定只能擁有標準標普500指數的成份股,所以也無法搶這個便宜。 

 

根據研究顯示,拆分股票最顯著上升的時間為拆分後的第二年,可能因為賣壓需一年的時間消化,加上拆分所造成的企業變革,往往會到第二年效果才顯現出來或得到市場認同,所以耐心等待時間作驗證也是重要的一環。 

 

接下來是如何找尋適當標的: 

  • 內線人士想要擁有: 相較與其它股東,拆分管理階層所獲得的獎勵是否相同,證明管理階級有強烈的動機,讓新公司成功營運,所以很多內線人士喜歡分拆獨立企業。 
  • 拆分交易創造或暴露的隱藏投資機會:很多拆分交易的特性就是有隱藏的投資機會,因為該事業不適合或不容易出售,所以可以藉由分拆而創造價值。 

 

一般而言,機構投資人若買了拆分後的母企業,通常會等到拆分交易完成後才會購買,主要的原因是一拆分交易不一定會完成; 二若提早投資母企業,必需處理拆分企業的股票,所以這樣看母企業在分拆後上漲的可能性非常高。 

 

作者不建議的方式--風險套利及合併證券 

風險套利: 

指買進某宣布合併或購併企業的股票,它的風險在

  • 交易可能無法完成,可能有法規、融資等問題,導致交易無法完成,這樣公司的股價可能跌回原先價格或更低 。
  • 時間交易成本,合併交易約需1~18個月的時間來完成,所以套利者也要估時間上的成本。 
  • 大部份禿鷹投資人會進入這各領域,禿鷹投資人指以低於成本的價格,向瀕臨破產的企業購買資產以及金融工具,方式可能是透過證券、債券、持有的資產以及房地產。 

 

作者可能因為個人有7次的失敗交易,所以強力不推薦投資人介入此種交易模式。 

 

合併證券: 

企業合併大部份是用現金或股票作為支付方式,時因為購併者無法募集到額外的現金,或是不願意再發行股票的狀況下,也會採取其它證券作為部份的支付工具,像是債券、優先股、認股權(warrants)、認購權證(rights)等,但現金及股票仍是主要支付工具。

 

當公司發布了合併案,持有公司股票的機構投資人通常無意取得新綜合企業發行的債券,加上大部分因為政府法規限制,只能單操作股票或債券投資,不能兼作兩者,而且新的公司也不太可能剛好在它們的投資名單上,所以無論是個人或機構投資者,幾乎都會採取相同的手段,賣掉債券。 所以這跟拆分交易很像,不論青紅皂白的賣壓,就是投資的機會點。 

 

破產與重整 

為什麼要找破產及重整這類公司呢?因為申請破產有很多原因,像是因為購併交易而信用擴張,導致周轉不靈等,所以本身的體質還是相當健全。而當企業一旦脫離破產程序後,就有新的投資機會產生。 

 

企業破產: 

  • 剛申請破產保護的公司,投資人的破產清償順序,會從公司員工、銀行、債權人等開始,股東會排在最後面,所以絕對不應該考慮普通股,而因為有各種法律及財務問題需要處理,債券、銀行債務工具等,也不適合一般投資者購買。 
  • 建議投資脫離破產程序後發行的新普通股,新發行的股票主要是發行給過去的債權銀行,債券持有人及生意來往的債權人,由於過去長時間的套牢,這些人邏輯上並不打算長期持有新股票,所以有機會就會儘快拋售他們的持股,所以這時投資機會又浮現了。 
  • 在迫切賣壓及以往事業經營不善的陰影下,這類股票在剛開始的交易價格應該會偏低,研究指出破產新企業新發行股票表現,優於相關市場指數。 

 

企業重整: 

概念跟企業拆分類似,主要因為企業出售或清算部門後,可以讓事業營運更專注,企業價值可以更提升。 這個投資機會在於,第一企業在重整後,由於企業本身具有的性質,所以市場還沒注意這類行動造成的影響,所以股價還是低估; 第二資本市場越小的公司,機會通常比較多,但分析師及法人也比較少,所以市場上的資訊也少,此處的例子是來自作者老婆的意見,作者也不建議用這種方式,運氣成份會大於努力的結果

文章標籤

西莉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本書光靠厚度相信就打敗很多人閱讀的意願,幸好有讀書會的加持,才有辦法在看到頭昏腦脹的狀況下堅持下來,但內容真的太龐大,光德國及美國的兩次大蕭條,就花了快半本以上篇幅描述,由於個人興趣,其中談到美國的大蕭條,類似的討論資訊,還有「大賣空」的同名電影及書藉,非常好看及深入簡出,建議若此書讀到一半看下去的狀況下,可以參考一下。

 

簡而言之,作者覺得QE貨幣寬鬆政策大量印製鈔票,是所有問題最佳解決之道,2008年的經濟危機比較快復甦,是因為快速採取印鈔票的關鍵政策,而中間採取的其它貨幣政策像是調低利率等都被認為是無效及延緩經濟復甦的手段,「貨幣的流動」而非貨幣數量是重點,因為只有因為資產收購行為而產生的貨幣流動,才能使資產價值上升,而民間放款意願也會開始增加,但是不停的印鈔票增加新債務是合理的嗎?

 

作者認為印鈔票是道德問題,因為政府用印鈔票來紓解債權人跟債務人的財務問題,會讓保守人士抨擊,再加上他覺得過去政府採取撙節的保守政策,結果往往都是失敗,而且過程中痛苦太大,會使這些痛苦在過程中自我強化,更加導致經濟的下探,所以不只作者,大部份國家在面對蕭條危機時,都是相同的處理方式,所以這就回歸到經濟學的學派之爭。

 

奧地利經濟學派 vs. 凱因斯經濟學派??奧地利經濟學派由於對大蕭條的解決無法給出具體有效的措施,所以已經消失在世界舞台上,凱因斯學派成為主流,但是目前金融投資工具日新月異,都朝著更高的財務槓桿演化,造成經濟繁榮的假象。但沒有另外的安全性機制作煞車,加上缺乏新的經濟學派橫陳出世作制衡,同樣的危機就會周而復始的發生,難道這不是另一個潛藏的次貸風暴開始嗎?

----------------------------------------------------------

以下為美國經濟蕭條的重點摘要
住宅泡沫主因是大家都用借來的錢買房屋,所以房屋上漲對房屋權益價值影響很大,而投資價值的上漲就會吸引更多投資者的加入,因為放款審查作業越來越寬鬆,吸引更多新的投資者加入,這就是泡沫的開始。

 

房貸放款機構承作業務時,會把房貸賣給某一家銀行,銀行會把很多房貸變成一個套裝組合(總流量會比其中任何一筆貸款安全),接著銀行會把這些房貸分成不同等級的債券,再轉賣給投資人。在泡沫的高峰大約有8%的人,每年購買1棟房子。雖然房屋市場十分瘋狂,但是經濟仍然溫和,而通膨也不高,只參考經濟平均數值的Fed並未對房市亂象特別注意,所以在經濟擴張的狀況下仍維持低利率。

 

199665%的次貸是固定利率,通常只有前2年是固定利率,但至少知道還錢的金額,到200575%的次貸都是某種程度的浮動利率,會出問題也是兩年後的事。而房價不需要下跌,只需要停止像過去驚人的上漲,許多人的房貸就會開始違約。

 

泡沫的定義

  • 價格相對傳統指標偏高
  • 目前的價格已反映了未來漲價的潛力
  • 市場情緒全面樂觀
  • 買方基於透過未來的價格獲得投資利益,或免於受到未來漲價傷害而提前購買情況嚴重(像大量屯貨、簽遠期採購合約)
  • 從未加入市場者進入市場
  • 原本提振經濟的貨幣政策助長泡沫的膨脤,緊縮政策則是泡沫破滅

 

全球金融泡沫開始蔓延到其它市場,美國民眾開始透過房貸及其它類型的債務工具,借大量的資金支付消費,但消費無法創造收入,投資才能創造收入,當美國製造業就業人數減少,加上國外新興市場的包圍下,美國全球出口市佔率急速降低,但在房市活絡及高成長下掩蓋了令人憂心的事實。而外國資金同樣因鉅額的經常帳順差,所以也選擇將資金投入美國,所以美國公民又有大筆的資金可以借貸使用。

 

而不透過監理及保護的非銀行體系「影子銀行」放款越來越多,這是泡沫時期常見的特質。有時金融機構會建立一些新管道,規避較健全及受監理的放款管道,因為較低程度的監理讓新管道的放款成本降低,貸款人可得到較好的條件,投資人獲得多點報酬,像是透過擔保或財產組合及包裝的方式讓大家以為這是安全的投資工具。

五大關鍵因素助長這些狀況的產生

  • 附買回協議及商業本票的使用銀行業者及企業可透過這些管道借短期性資金
  • 銀行體系外大型機構存款人美國國債需求超過供給,使得資產擔保的商業本票及附買回協議等替代品受歡迎
  • 貨幣市場基金的開發短期儲蓄工具,可提供高於銀行帳戶的報酬率,同時宣稱投資人不會有太高的風險
  • 美元放款的全球化使非美國銀行業者承作的美元貸、放款金額大量增加
  • 放款的證券化銀行將承作的傳統貸款轉賣給其它投資人,所以銀行無需承擔後果。

以下的錯配方式導致風暴的產生

  • ab借短期貸款,再借c作長期放款,若b不再願意借錢,或提高利率,a就會遇到危機
  • 為獲取信用價差,a申請貸款再用更高利率借給c,直到違約率上升到a的信用利差出現問題
  • 舉借某種通貨的貸款,再承作另一種通貨的放款/投資,若借來的通貨升值,被迫用高的匯率或利率來償還外債

 

綜合低利率、 寬鬆的貨幣、鬆散的監理及高風險的金融創新,全球金融泡沫開始形成。低估風險的主要原因是進行風險評估的操作時,只採用最近的波動性,而且大部分預測未來的波動性跟過去差不多,但過去的波動性預估及過去的相關性非預測未來的可靠依據,在房貸泡沫時,投資人們持有高風險的次級房貸曝險部位,因為這些工具未曾經歷過虧損周期及波動性,所以無法準確的作預測。

 

曝險部位的虧損會透過衍生性金融商品對市場造成更大的刺激,因為它主要是規避風險及投機的工具,並非投資的資金,所以這些商品是透過私下的合約產生,沒有透過交易所,所以不受監理,也不透明,沒有人知道有多少相關的曝險的部份。

 

而由於金融危機蔓延到銀行部門以外,柏南奇考慮由Fed直接放款給更廣泛的交易對手(不限存款機構)的可能性,這成為Fed因應這場危機的主軸。經濟持續惡化促使大眾期得Fed降息,但Fed考慮2方面:

  • 若貨幣寬鬆導致美元進一步貶值,油價上漲,通膨上升
  • 由於投機造成的種種問題,寬鬆會鼓勵投資者承擔更高的風險

 

利率與流動性管理政策會影響到全體經濟體系,所以用此類政策處理特定部門的債務問題,沒有效率。而油價上漲導致通膨急升,停滯性膨脹恐懼升高,基於通貨膨脹性的考量,不再考慮進一步降息。

 

第一次經濟危機允許全體銀行破產,這次將拯救經濟體系列為第一要務,在流動性危機期間提供大量流動性,到最後,美國幾乎對所有事物擔保,包括公開或隱含性保證,加上採取公開的鉅額資金挹注行動,整個計畫未導致GDP折損,反而額外多增加2%GDP。總計美國政府為三分之二的債務提供保障。

 

20081125日第一輪量化寬鬆壓低房貸利率的8000億美元放款及資產收購計畫,印製比銀行流動性更多的貨幣,取代民間信用的降低。2009318日擴大QE計劃,GSE(government support entity) 機構之BS收購規模提高到7500億美元。  

 

由逐漸爬升的經濟數字來看,美國此輪經濟大蕭條也走向結束。

文章標籤

西莉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雖然光是川普的女兒就帶給她足夠的人生優勢,遑論是總統女兒這個更巨大的身份,但是從她分享的作法及想法看來,她本身為她所熱愛的事物所相對應的學習及付出,更是值得大家學習。

 

熱情與作夢是每個人都會說到的重點,但是很多人會說缺乏熱情或是不知道熱情在哪裡,而她很幸運一開始就知道她的熱情跟她父親相同,所以她建議對各種可能性包持開放的態度,在20多歲的時間,沒有經濟壓力下,多多去嘗試新的事物。另外一個就是好奇心,這時候就需要大量閱讀資訊,像是書籍、雜誌、網路等,這些可以擴大眼界,同時也可以觸發靈感。同時大量跟不同的人交談及互動,可以從不同的觀點來思考事情,也可驗證自我的觀點。

 

20歲後的女性的生活,會比較像「樹」而非「路」,人生的道路已經不是直線的,而是像樹枝一樣,分歧而代表多樣的經驗。多參加課程、研討會、作兼職工作不斷的嘗試,找出人生的熱情所在,只要保持好奇心,多跟不同領域的人請教,不但可以結教人生導師,也是建立人脈的機會。

 

大家都希望有人生導師,總覺得為何別人都有貴人相助,而自已的人脈卻翏翏無幾,這時就要

 
  • 跟所有人談談:參與有興趣行業的交流活動,分享自我長處及想法,這可以吸引到潛在的導師人選
  • 找出好的配對:有些導師就是高一階的主管,不一定是職位高的人,但是可以看出妳的潛力所在
  • 放慢速度,慢慢來:需要逐步建立起良好的關係,一建立起關係,就要擬定固定的聚會,讓對方知道妳有在實行建議
  • 展現自已未來的願景:有藍圖才能讓導師進一步指導妳
  • 傾聽並執行:以行動表現對對方指導的回饋
  • 管理妳與導師的關係:定期向導師匯報狀況,讓導師知道妳作了哪些努力

 

找到對的導師,也可能是職涯的贊助者,在妳不知道的狀況下為妳發聲,建立與贊助者的最好方法就是找到對方重視的事,加以協助作出貢獻,這樣這些贊助者就會注意到妳,所以大部份的狀況會是等到機會來臨時,主動承擔責任,並以創新的手法創造成果。


「挺身而進」這本書講到導師這部份,研究顯示導師是根據表現和潛力來挑人,所以自我表現卓越,自然就會找到人生導師,但可惜的是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建立起師徒的關係,加上位居高層的女性相對而言較少,而男女的師徒情感常會被人用放大鏡檢視,所以對於女性來說追尋人生的導師像白馬王子一般的困難。

 

個人覺得本書跟「挺身而進」有點類似,但是比較沒有著重在女性角色上,但最後都有談到如何處理到事業跟家庭的平衡,也沒有總統女兒的光環在書中,比較像是一般職場教導如何生存的實用書籍,沒有魚躍龍門的祕訣,但頗具實用性,只是定位在女性讀者群身上,掩蓋了內容比較中性的優點,或者這是為獲得女性選票的宣傳手法,為川普贏取其它族群的選票。

 

文章標籤

西莉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本書的中文初版是2012年,雖然熱潮已經過了相當久,但在我心中仍是習慣改變書籍的首選,兼具深度及廣度加上大量實驗的佐證,十分值得回味。

 

 

渴望驅動習慣

大部份廠商都覺得廣告訴求新穎成份會吸引消費者注意,但沒想到刷完牙的清新味道才是關鍵,因為人們會將口腔中的味道與口腔清潔畫上等號,因此刷牙就變成了每天的習慣,像是洗髮精跟本不需要泡沫,但人們期待洗髮就會有泡沫,以上這些例子說明只要點燃渴望的機制,新習慣則可以輕易養成,這個機制像是某種訊息,提示訊息、獎勵訊息、 這些訊息具有暗示的作用。

 

相信的力量

有八成的人都會作改變,但能堅持下去才是最難的關鍵,短期可以靠自已的毅力,長期則需要靠團體或社群的協助,在這些團體內可以找到有共同經驗的人,成功達到目標或是跟你一樣也面臨意志不堅的狀況下,因為在團體中,人比較容易相信。書上的例子就是戒酒聚會的例子,靠群體說服個人相信未來有成功的可能。

 

企業文化的變革

個人的習慣都如此難作改變,何況規模龐大的企業體,所以在大多數的企業中,基本大家不作決定,主要都是不花心力的慣性動作,所以書中以美鋁公司作為例子,新任執行長先以勞工安全作為首要任務,等到勞工安全一改變,其它的面向也快速的變化,這就像是蝴蝶效應一樣,核心習慣改變後,就能延伸帶動其它改變,個人方面,像是養成運動習慣後,開始吃的比較健康,工作產能變高,就能延伸到其它部份的質變。

 

意志力的訓練

星巴克有教授意志力的課程,教導員工嚴格自制,這樣在服務每位顧客時可以提供高品質的服務,所以從讓小孩參加鋼琴課及運動等活動就相當重要,這樣可以增加自我規範的能力,但是意志力並不是那麼容易訓練,所以在某點重要的轉折點就很容易崩潰,這就必需針對這些轉折點發生時,提前提供相對應的行為方案,像是在服務客人時最常遇到哪些狀況,先寫好處理sop,他們就會利用已知的準備去對應,降低臨界點的爆發。

 

本書重點是放在習慣改變的實證跟發現,在附錄有才有短短的建議方式,第一先找出慣性行為,像是中午吃完飯,在經過飲料店時就會順便買飲料,接著在上班的時候不知不覺喝完,以上就是慣性行為; 第二 作實驗找出獎勵,要找出什麼在驅使特定行為,這時要嘗試不同的假設,買飲料這件事是因為肚子餓,還是壓力大,或是需要藉著飲料提振精神,實驗不同的方式就可以知道自已的渴求是什麼;第三篩選提示,把習慣發生的情境記錄下來,分成地點、時間、情緒狀態、其它人及緊接在前的行為,這樣作記錄就可以知道什麼樣的提示觸發了習慣,最後就是訂定計畫,可能吃完午飯,經過飲料店是個提示,計畫就是繞路走,不要經過飲料店就不會被觸動。

 

意志力是關鍵,訓練意志力的部份本書提到較少,看完本書後如果能夠搭配意志力訓練的書籍,可以達到更好的實證效果。

 

文章標籤

西莉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書是在圖書館無意中翻到,原來覺得很多有趣的例子蠻吸引人,進一步細讀後,除了不少新意之外,也有很多想法與我類似,以下節錄我印象深刻的重點及例子

 

 

建立個人品牌

  • 強大的個人品牌是通往自由生活與職業生活的門票
  • 讓學習的過程成為內容的一部份,以任何可用的平台為自已記錄生活,讓人們了解你,然後讓大家看見你如何成長為自已想要的樣子
  • 社群媒體是馬拉松,重點不在販售商品,而在建立品牌
  • 如果你願意持續提供有價值的免費內容,就能從中建立受眾

自律能力及專注力

  • 如果你沒有搞出名堂,絕不是因為你太老,而是你沒有全心全意跨出那一步
  • 比熱情更重要的就是執行
  • 每天都要創造內容,每天都去見2-3個可增長見識的人
  • 除了自律,還要有生產力及專注力

不用成為完美的人

  • 不要當一個完美主義者,完美並不存在,那只是一種主權感受
  • 當你用記錄代替創作,大家會充許你邊作邊學
  • 記錄一切也從隨時創作內容的壓力解放

成為市場先趨

  • 永遠都有下一波大趨勢,有了snapchat、instagram,永遠都有下一個機會讓你搶到市場先機,成為受眾需要的那個人
  • 任何平台上若早點進場,努力吸收平台上的內容,體驗什麼東西可以吸引用戶,就可以跟平台一起進化,平台甚至會找你幫忙,完整的了解它,最後不合適就放棄它。
  • Voice-first 是未來的趨勢,要搶得市場先機就必需注意以下品牌的智能音箱像Amazon的alexa;Google Assistant是 Google home

 

內容中講到很多平台整合的案例,好處是這些平台都有互補的特性,twitter方便跟上時事、facebook追蹤親近人的近況、youtube像開電視一樣的觀看習慣,一般人會覺得要產出這麼多內容很吃力,所以書中也建議專心創作可以分裂出許多小段內容的主要內容,再依據每個平台的特質修正產出內容,我覺得是相當實際的作法。

 

但台灣比較少人使用twitter,大陸有微博及wechat,但使用者大多數跟大陸比較相關,目前台灣沒有主流可分享短訊息的平台,會有新的平台出現還是twitter 會竄起,值得繼續觀察下去。

 

台灣比較跟隨流行,大部份著重Youtube及instagram的經營,所以創作者也少了其它平台的發展空間,其實這些都是國際化的平台,如果可以好好的發揮也是一個新的商機。

 

以下是書中我節錄一般人都可以執行的例子,重點在創意: 

  • 在linkedln上直接接觸成功人士,主動聯繫及接洽,靠著相互介紹,人脈越來越廣,再成立公司舉辦活動,後來主持podcast節目,與世界知名的運動員、名流、成功人士合作,成為itune前50強節目。

 

  • 寄youtube 連給給買T恤的顧客,顧客的名字就會在youtube的歌中; 把T恤放在罐子中,表示打開了罐子也打開了夢想; 親手寫信給每一個顧客,由於這種細心的觀察,他也開始關心黑人女性的人權,同時提供不少類似的活動,用這樣貼心的態度也得到大眾的注意,及歐普拉的青睞。

 

  • 由於小孩的學校作業,所以決定探索各種球類的內部構造,把各種球類都切成兩半再拍起來,youtube喜歡這支切割球類的影片,所以推薦觀看球類相關影片的人去看,這樣增加了觀看人數,也開啟了他的事業。
文章標籤

西莉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