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一開始的問題在於語言,主講人陳士駿比較想用英文講,結果底下有回應想要聽中文,變成主持人中間會簡單作中文結論,但整個感覺就是好像講英文才正確,雖然內容真的相當基本,但是台灣本就非以英語為主的國家,像這類小型創新演講,很少是全英文的內容,之前聽過的演講會預告為英文的議程,所以聽眾預期會是英文方式進行,最後折衷則是中英文雙聲帶,當然對現場大部份的人有點浪費時間,但起碼是對付費的人尊重,所以事先告訴演講的內容的呈現方式是重要的,這一場覺得好像英文不好是觀眾的問題,若是免費的活動可能大家比較不會計較,但付費活動就要拿出專業的態度。

 

主持人問以往作哪件事他會後悔,他回說是不是大家都覺得把Youtube賣給Google很可惜,但是當時沒有像今日的AWS,所以要一直買伺服器成本很高,加上又一直因版權的問題被告,在YouTube還不成氣候時,游走灰色地帶讓它快速成功,但成名後就必需認真面對合法性的爭議,他們當時沒有心力及資源處理這些問題,所以他覺得當時賣掉是合理的。像台灣最早Uber往高端黑頭車發展時,小眾市場沒有人在乎合法性問題,但是後來向下延伸至家用車市場跟計程車搶生意時,就無可避免的引起政府的關切,所以在一開始不管合不合法的問題,等到市場成熟了看狀況再說,好像是很多有名的獨角獸的成名途徑,像是Airbnb、Uber等,但是處理的好不好也是成為未來發展的隱憂。

 

募資上他覺得目前的新創都估值太低,覺得野心不夠大,這也跟之前一些其它台灣的創業家的例子不盡相同,他們不想募資太多而才不會覺得負擔太大,這也跟新創的潮流相反,他們都要求追求極高的報酬,這可能是文化上的差異所導致。

 

他對於台灣創業前景有點悲觀,在人才方面,他覺得有創業精神的人,應該是股份要求多而現金少,因為創業這回事本質都是在追求本夢比,加上新創公司本來資金就有限,寧願花多點資源在開拓市場或完整產品上,但是台灣大部份的人都希望多現金少股份,跟他心目中的創業差很多,所以他現在大部份仍是投資美國的創業公司。這就像朱元璋打天下,也要看打天下的機會成本,亂世成本低,太平盛世成本高,在保守心態下大部份的人還是都追求落袋為安。

 

在政府方面同樣也遇到不少挫折,像是台灣的政府及投資人比較沒有遠見,要求要在短期內就看到成果,主持人同樣也有天使投資人身份,則直講很多台灣的孵化器業者都是在跟政府申請資金,沒有什麼作品產出,不少團隊也是靠政府比賽拿獎金,可能過了2年還是同樣的團隊在比賽,這些種種的原因,所以台灣一直沒有國際獨角獸出現,加上他以前在矽谷,很容易就見到不同的合作對象,像當初把Youtube賣給Google花短短幾天就搞定,現在台灣好像很麻煩溝通到Google等這些大公司。

 

在台灣投資就必需面對本地的問題,若要跟當地的政府及人才對接,中文還是必要的工具,如果台灣真的各方面都相當完美了,本來就會吸引很多人才資源的加入,而不是被邊緣化的狀態,但在現實的環境下,政府組織也不可能為了個人而去作改變,若是把這些問題當作創業的一環去克服,不是更好嗎?願意回來幫助台灣創業,加上又有成功的創業經驗,也不要期盼他不要輕易喪失對台灣的希望。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演講心得 陳士駿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西莉亞 的頭像
    西莉亞

    西莉亞的分享空間

    西莉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