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光靠厚度相信就打敗很多人閱讀的意願,幸好有讀書會的加持,才有辦法在看到頭昏腦脹的狀況下堅持下來,但內容真的太龐大,光德國及美國的兩次大蕭條,就花了快半本以上篇幅描述,由於個人興趣,其中談到美國的大蕭條,類似的討論資訊,還有「大賣空」的同名電影及書藉,非常好看及深入簡出,建議若此書讀到一半看下去的狀況下,可以參考一下。

 

簡而言之,作者覺得QE貨幣寬鬆政策大量印製鈔票,是所有問題最佳解決之道,2008年的經濟危機比較快復甦,是因為快速採取印鈔票的關鍵政策,而中間採取的其它貨幣政策像是調低利率等都被認為是無效及延緩經濟復甦的手段,「貨幣的流動」而非貨幣數量是重點,因為只有因為資產收購行為而產生的貨幣流動,才能使資產價值上升,而民間放款意願也會開始增加,但是不停的印鈔票增加新債務是合理的嗎?

 

作者認為印鈔票是道德問題,因為政府用印鈔票來紓解債權人跟債務人的財務問題,會讓保守人士抨擊,再加上他覺得過去政府採取撙節的保守政策,結果往往都是失敗,而且過程中痛苦太大,會使這些痛苦在過程中自我強化,更加導致經濟的下探,所以不只作者,大部份國家在面對蕭條危機時,都是相同的處理方式,所以這就回歸到經濟學的學派之爭。

 

奧地利經濟學派 vs. 凱因斯經濟學派??奧地利經濟學派由於對大蕭條的解決無法給出具體有效的措施,所以已經消失在世界舞台上,凱因斯學派成為主流,但是目前金融投資工具日新月異,都朝著更高的財務槓桿演化,造成經濟繁榮的假象。但沒有另外的安全性機制作煞車,加上缺乏新的經濟學派橫陳出世作制衡,同樣的危機就會周而復始的發生,難道這不是另一個潛藏的次貸風暴開始嗎?

----------------------------------------------------------

以下為美國經濟蕭條的重點摘要
住宅泡沫主因是大家都用借來的錢買房屋,所以房屋上漲對房屋權益價值影響很大,而投資價值的上漲就會吸引更多投資者的加入,因為放款審查作業越來越寬鬆,吸引更多新的投資者加入,這就是泡沫的開始。

 

房貸放款機構承作業務時,會把房貸賣給某一家銀行,銀行會把很多房貸變成一個套裝組合(總流量會比其中任何一筆貸款安全),接著銀行會把這些房貸分成不同等級的債券,再轉賣給投資人。在泡沫的高峰大約有8%的人,每年購買1棟房子。雖然房屋市場十分瘋狂,但是經濟仍然溫和,而通膨也不高,只參考經濟平均數值的Fed並未對房市亂象特別注意,所以在經濟擴張的狀況下仍維持低利率。

 

199665%的次貸是固定利率,通常只有前2年是固定利率,但至少知道還錢的金額,到200575%的次貸都是某種程度的浮動利率,會出問題也是兩年後的事。而房價不需要下跌,只需要停止像過去驚人的上漲,許多人的房貸就會開始違約。

 

泡沫的定義

  • 價格相對傳統指標偏高
  • 目前的價格已反映了未來漲價的潛力
  • 市場情緒全面樂觀
  • 買方基於透過未來的價格獲得投資利益,或免於受到未來漲價傷害而提前購買情況嚴重(像大量屯貨、簽遠期採購合約)
  • 從未加入市場者進入市場
  • 原本提振經濟的貨幣政策助長泡沫的膨脤,緊縮政策則是泡沫破滅

 

全球金融泡沫開始蔓延到其它市場,美國民眾開始透過房貸及其它類型的債務工具,借大量的資金支付消費,但消費無法創造收入,投資才能創造收入,當美國製造業就業人數減少,加上國外新興市場的包圍下,美國全球出口市佔率急速降低,但在房市活絡及高成長下掩蓋了令人憂心的事實。而外國資金同樣因鉅額的經常帳順差,所以也選擇將資金投入美國,所以美國公民又有大筆的資金可以借貸使用。

 

而不透過監理及保護的非銀行體系「影子銀行」放款越來越多,這是泡沫時期常見的特質。有時金融機構會建立一些新管道,規避較健全及受監理的放款管道,因為較低程度的監理讓新管道的放款成本降低,貸款人可得到較好的條件,投資人獲得多點報酬,像是透過擔保或財產組合及包裝的方式讓大家以為這是安全的投資工具。

五大關鍵因素助長這些狀況的產生

  • 附買回協議及商業本票的使用銀行業者及企業可透過這些管道借短期性資金
  • 銀行體系外大型機構存款人美國國債需求超過供給,使得資產擔保的商業本票及附買回協議等替代品受歡迎
  • 貨幣市場基金的開發短期儲蓄工具,可提供高於銀行帳戶的報酬率,同時宣稱投資人不會有太高的風險
  • 美元放款的全球化使非美國銀行業者承作的美元貸、放款金額大量增加
  • 放款的證券化銀行將承作的傳統貸款轉賣給其它投資人,所以銀行無需承擔後果。

以下的錯配方式導致風暴的產生

  • ab借短期貸款,再借c作長期放款,若b不再願意借錢,或提高利率,a就會遇到危機
  • 為獲取信用價差,a申請貸款再用更高利率借給c,直到違約率上升到a的信用利差出現問題
  • 舉借某種通貨的貸款,再承作另一種通貨的放款/投資,若借來的通貨升值,被迫用高的匯率或利率來償還外債

 

綜合低利率、 寬鬆的貨幣、鬆散的監理及高風險的金融創新,全球金融泡沫開始形成。低估風險的主要原因是進行風險評估的操作時,只採用最近的波動性,而且大部分預測未來的波動性跟過去差不多,但過去的波動性預估及過去的相關性非預測未來的可靠依據,在房貸泡沫時,投資人們持有高風險的次級房貸曝險部位,因為這些工具未曾經歷過虧損周期及波動性,所以無法準確的作預測。

 

曝險部位的虧損會透過衍生性金融商品對市場造成更大的刺激,因為它主要是規避風險及投機的工具,並非投資的資金,所以這些商品是透過私下的合約產生,沒有透過交易所,所以不受監理,也不透明,沒有人知道有多少相關的曝險的部份。

 

而由於金融危機蔓延到銀行部門以外,柏南奇考慮由Fed直接放款給更廣泛的交易對手(不限存款機構)的可能性,這成為Fed因應這場危機的主軸。經濟持續惡化促使大眾期得Fed降息,但Fed考慮2方面:

  • 若貨幣寬鬆導致美元進一步貶值,油價上漲,通膨上升
  • 由於投機造成的種種問題,寬鬆會鼓勵投資者承擔更高的風險

 

利率與流動性管理政策會影響到全體經濟體系,所以用此類政策處理特定部門的債務問題,沒有效率。而油價上漲導致通膨急升,停滯性膨脹恐懼升高,基於通貨膨脹性的考量,不再考慮進一步降息。

 

第一次經濟危機允許全體銀行破產,這次將拯救經濟體系列為第一要務,在流動性危機期間提供大量流動性,到最後,美國幾乎對所有事物擔保,包括公開或隱含性保證,加上採取公開的鉅額資金挹注行動,整個計畫未導致GDP折損,反而額外多增加2%GDP。總計美國政府為三分之二的債務提供保障。

 

20081125日第一輪量化寬鬆壓低房貸利率的8000億美元放款及資產收購計畫,印製比銀行流動性更多的貨幣,取代民間信用的降低。2009318日擴大QE計劃,GSE(government support entity) 機構之BS收購規模提高到7500億美元。  

 

由逐漸爬升的經濟數字來看,美國此輪經濟大蕭條也走向結束。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讀書心得 大債危機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西莉亞 的頭像
    西莉亞

    西莉亞的分享空間

    西莉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